新聞中心
如何提升同傳翻譯能力?
來源:譯銘翻譯
同聲傳譯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專業性。其過程并不是做簡單的語言轉換,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目標語言準確、清晰、完整地傳達原語信息。因此,必須在影響同聲傳譯質量的5個重要因素上多下功夫,它們是:1、記憶的作用,2.預測,3.應變能力,4.儲存能力,5.共時理解和共時表達。
同聲傳譯要素意義
同聲傳譯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專業性,通常用于正式的國際會議。在開始嘗試使用同聲傳譯為國際會議服務時,有人簡單地認為,只要精通兩種語言又才思敏捷,就可以迅速地把所聽到的原語信息譯成目的語。但在實踐中,人們發現同聲傳譯的過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簡單,不注意領會講話的意思,只做簡單的語言轉換,這樣的翻譯晦澀難懂。在傳譯過程中,理解原語信息應放在首位,用目的語傳達原語信息應放在末位。所以,在同聲傳譯中,最關鍵的問題是把發言人講話的意思清晰地、準確無誤地傳達給聽眾,幫助雙方的交流得以實現。本文將探討同聲傳譯的幾個重要因素:1.記憶的作用 2.預測 3.應變能力 4.儲存能力 5.共時理解和共時表達。
一、記憶的作用
科學家把記憶分為兩種: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。短期記憶又稱即時記憶、詞語記憶、聽覺記憶或操作記憶,它能夠記住幾秒鐘內說的7到8個詞。長期記憶則能夠脫離原語的形式而記住話語要表達的意義,這種記憶可以持續數小時,數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。在同聲傳譯中,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都起著重要的作用。
短期記憶為同聲傳譯提供代碼轉換的可能性。 在實際工作中,譯員必須最大限度地運用其記憶力,同時又必須掌握迅速處理已輸入的信息的技能,以減輕譯員記憶原語信息的重負。同傳要求邊聽、邊譯,工作節奏十分緊張,盡快處理已輸入的信息,可以防止遺忘,并使譯員能集中精力對付源源不斷的新信息。一般來說,譯員應與發言者保持半句到一句的安全距離,盡量順著原語語序做同傳,即一聽到一個完整的意群,就馬上將其譯為目的語。若有疏漏之處,可視情況做適當補充或說明。
二、預測
在同傳中,譯員對發言內容各部分的理解不盡相同。在某些情況下,譯員要等聽清一個至多個意群后再做口譯;在另一些情況下,發言人講到一半,譯員就能明白他要說什么,這時,譯員是靠他的預測能力做到超前領會、超前陳述的。所以,盡管在同傳中,譯員通常落后發言人幾秒鐘,他的預測能力使他能夠跟上發言人的語速,甚至提前說出發言人要表達意思。預測能力的高低取決于譯員的語言能力和知識面。同傳中的預測有兩種:詞語預測和意義預測。
三、應變能力
應變能力是對同傳譯員綜合語言能力的最大考驗。同聲傳譯與發言人的講話幾乎同步進行,譯員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。此時,譯員的應變能力對于保證同傳的整體質量就顯得十分重要。在譯員對可能出現的詞或詞組預測把握不足的情況下,譯員可選用一些外延較廣的中性詞來組織句子結構,然后視具體情況將疏漏部分補全。
四、儲存能力
儲存能力指的是譯員在做同傳時,邊聽講話邊把發言人提到的一個或多個重要的概念暫時儲存起來。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保證語言的流暢。由于中文、英文是兩種很不相同的語言,在做口譯時,通常需要在語言的結構方面做必要的調整,才能夠使翻譯自然、貼切。
五、共時理解和共時表達
同傳譯員與普通的發言人不同,所表達的不是自己的意思,而是在理解發言人的同時用另一種語言表達發盲人的意思。譯員在共時理解、共時表達的時候,不可避免地受到發盲人所使用的語言的影響。這種影響表現在語音、詞法、句法等各方面。經驗不足的譯員會不自覺地模仿甚至照般外語的模式,這種口譯很可能扭曲發言人的原意。這種情況在兩種相似的語言間做口譯時更為突出。